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用科学发展观重建中国风水
用科学发展观重建中国风水
来源: 网络 发布时间:2011-8-15 浏览:
易林哲夫
一、风水盛世  千载难逢
  中国的风水文化博大精深、渊远流长。“风水”一词,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《葬书》:“气,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;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风水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思想源于《易经》。“古者,包羲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据考证,从伏羲画八卦算起,易学的起源已有近七千年历史。《易传·系辞传》中说:“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。”古人在生存繁衍中练出的选择居住环境的技能就是最原始的风水术,八卦所指的“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”八种自然现象就是“风水”理论的萌芽。
  到了周文王时代,人文思想已相当进步,物质生活也有了长足的改善,家庭、国家、社会的伦理制度已经建立,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中已有周人祖先选择住所环境的记载,其中“辨方位、测山岗、察阴阳、观流水”等方法成了早期风水术的基本内容。此后,历代风水学家结合五行、八卦、十二时辰、二十四山向等宇宙图谱式的编码,完善了风水理论和操作方法,体现了人与自然,人与外部世界 和谐、平衡与循环的理念。
  “风水”与中国数千年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和审美观,保持一致。所谓“宅者人之本,人以宅为家。居若安,即家代昌吉;若不安,则门族衰微”。中国古人为了安居乐业和世代昌盛,就不能不注重风水,并千方百计寻找风水宝地。
  随着易学研究的深入,星象、奇门、堪舆(风水)等高级象数理论应运而生,对人类生产生活、治国安邦的社会实践发挥了越来越大指导作用。出现了诸如周朝姜子牙、西汉张良、三国诸葛亮、唐代李淳风、宋朝赖布衣、明朝刘伯温等等杰出代表。他们既是开国元勋又是风水大师。封建统治者为了江山永固,独享生前死后的荣华富贵,历朝历代都设置了“仰观天象、俯察地理、中察人事”的朝廷官员,专事易学风水研究。统治者对此类研究成果实行了严格的垄断和封锁。
  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,封闭保守的门户之见,高深莫测的玄奥理论严重阻碍了中国风水的进步。风水术家传密授而非“天下为公”,固步自封而不肯轻易外泻。各派传人往往有意无意地抓住风水的某个侧面而各行其道。限制了风水学的交流和发展,使其陷入了进退维谷、泥古不化的境地。
  改革开放以来,风水文化幸逢盛世。姹紫嫣红,百花齐放。从高等学府到工矿企业,从繁华都市到村野农家,通过民间交流、论坛推动、电子网络等多种载体,风水信息不胫而走。在中华大地上,研究风水、运用风水的热潮势不可挡。
  今天,香港、台湾乃至整个东南亚,风水盛行,有目共睹。就连美国、英国、俄罗斯、韩国等国家也都设立了专门的风水研究机构。据悉,单在日本就有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风水课,并欲抢夺先机搞“风水申遗”!
  世界著名的科学史专家英国李约瑟,在其《中国的科学与文明》一文中,对中国“风水”作了高度评价。他说:“风水理论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份和深刻的哲理,中国传统建筑法与大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结合,令中国的建筑文化美不胜收。风水理论实际是地理学、气象学、景观学、生态学、城市建筑学等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。重新来考察它的本质思想和具体技术,对我们今天来说,是很有意义的。”
  风水盛世,千载难逢。传承和发展中国风水学不仅具有民族意义,而且具有世界意义。
二、风水环境  污染待治
 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在风水大潮汹涌而来时,鱼龙混杂,泥沙俱下。种种附着在易学肌体上的病毒正在蔓延,风水术中的糟粕也在泛滥。
  据宁夏大众科技网披露:湖南某地级市有两条算命街。一条街靠摆摊设点招揽生意,一条街靠开馆做广告扩大经营。只要交100元,能通过周易研究会举办的所谓“考试”,就能拿到一纸“预测师资格证书”。再交300元会费,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研究会会员。2005年,在42人参加的考试中,就产生了15“名高级预测师”(考试成绩达到81分以上),12名“一级预测师”(71—80分)和8名“二级预测师”(60分以上)。曾担任评委的一位副会长告诉记者:“其实也有什么都不懂的,也成了预测师”。一位评委的儿子,只学了一年左右的“预测功课”,竟考得了96分的好成绩,和他爹一样成了高级预测师”。他们凭市“周易研究会”颁发的“预测师资格证书”堂皇入市,合法经营,就可以“应用易研成果,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”提供“天地人神”“生老病死”“官禄财丁”无所不包的预测服务。
  一位唐姓女“预测师”过去每月纯收入仅有200至400元。成为周易研究会常务理事、怀揣预测师证书后,明显感到“生意好多了”。她说,周易研究会成立后,“顾客认识提高了,觉得我们是有真才实学的人,特别是有文化的更能理解接受我们”。
  打着周易旗号的占卜业务在这里轰轰烈烈,该市的“周易预测馆”如雨后春笋般在“预测”街上涌现。有一位农家妇女,原靠摆摊卖早餐度日,看到别人家易经预测来钱快,摇身一变也成了“周易研究世家传人”。一位姓李的“预测师”透露:这里的“周易研究会是骗人的”。在这里,大巫小巫只凭有“证”无“证”,小骗大骗就看骗少骗多,迷信营生,十分猖獗。
  由此及彼,察一点而知全豹。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又有多少如同上述的“预测街”?又涌现出多少所谓的“预测师”?面对此情此景,人们不禁要问:在这里,被奉为中华文明之瑰宝的周易文化究竟是繁荣还是堕落?是兴盛还是悲哀?
  事实表明,在大力复兴国学的今天,易学界环境污染相当严重。不少投机分子利欲熏心,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“风水”。正所谓:利之所在,人咸趋之。许多不学无术之辈将“风水”视为生财之道,趋之若骛。为了牟利,无所不为!主要表现为:
  一是大量兜售“速成风水师”的资格证书。俗话说:有需求就有市场。人们对看风水的需求扩大了,“风水资格认证书”就象前些年的毕业证、会计证、律师证一样,也大大“行销”了。一批又一批买到“风水”资格证书的“风水师”们陆续“上岗”执业,将会有多少好端端的家庭要被这些“风水师”搅得云遮雾嶂、风生水起?
  二是无限炒作,欺世盗名。众所周知,“风水学”是一门集天文地理于一身的大学问。有多少易学爱好者,穷其一生精力与心智,尚不敢在风水学的殿堂里轻举妄动。没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怎能自称大师?可是,有些风水从业者却如此,他们利欲熏心,自毁教门。为了牟利,无限炒作,甚至不惜欺世盗名。笔者常常看到一些自称“风水世家”、“嫡系传人”、“风水教授”、“风水大师”、“高级风水专家”、“国际风水名家”、“风水泰斗”的人借助网络频频亮相。他们自抬身价,待价而沽。出门看风水少则几千,多则百万。如此炒作,令人乍舌!倘若姜子牙、诸葛亮、刘伯温等“老风水”地下有知定会为之汗颜!
  三是装神弄鬼,故弄玄虚。有位妇女自称能通过测风水助人考大学、升官发财。她标榜曾帮一位高级干部“催过官”。“催官”操作时,她会让对方用红线把乌龟的四肢和头绑起来,选择一个时辰去放生。她坐在家里用手机遥控指挥:“叫乌龟动就动,叫它不动就不动,三次把它放进水里,它会三次回头爬到你脚下。这样,催官就差不多了。”
  笔者有一位朋友的工厂发生锅炉爆炸。为此,好心人请来一位风水师为他调理风水。面对这位身着道袍、气宇轩昂的风水师,朋友觉得似曾相识。经一番巡查、推算后,该风水师认定:锅炉爆炸跟毛主席和关公的塑像位子摆放不当有关。其理由是:毛主席是君,关公是臣,君臣错位,必致祸殃。于是,把关公塑像调到大门前守门挡煞,让毛主席的塑像登高望远指路引航。后来朋友发现:这位仙风道骨的风水师曾帮他家油漆过家具,是个体户油漆工!而今,他能把毛主席和关公的工作分配得如此恰当,怎不让人叫绝?
  行骗敛财历来是江湖术士的生财之道。他们戏法人人会变,巧妙各有不同。但相同的是:都要撑起起某某“研究会”的红伞,都要用易经的大旗包裹自己,为登堂入室、招摇撞骗搭建平台。
风水术之所以长期背负种种污名,与江湖术士对风水的大肆污染直接相关。因此,抵制、揭露江湖骗子的卑劣行径,我们责无旁贷。整治易学环境,重建中国风水已成当务之急!将中国风水建设成为面向大众、面向未来、科学适用的风水学,我们任重而道远。
三、用科学发展观重建中国风水
1、重建中国风水,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。
  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发展实践,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,坚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,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。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,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。科学发展观关于“坚持以人为本,树立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的发展观,与时俱进地促进经济、社会和人的全面、和谐发展”的思想理念,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,并且都能在中华文明典籍中找到出处——
科学发展观“可持续发展”的自然观,“全面、协调、和谐发展”的社会观正是“天人合一”“太极”“循环”理念的延伸和发展。
  科学发展观“以人为本”,“关注民生”、“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”的思想和《荀子》“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、孟子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”的理念一脉相承。
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,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、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”,正是“天人合一”追求“和谐”理念的继承和发扬。
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协调、持续发展的理念和《易经》的整体思维、追求“阴阳平衡”、“刚柔并济”的辨证思维遥相呼应,异曲同工。
  科学发展观中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”的思想和易经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“奋斗进取”精神表述各异而宗旨相同。
  科学发展观是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,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核心和灵魂。风水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,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疑要“坚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,顺应时代潮流”;无疑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“风水学”自强不息,与时俱进;只有这样,才能使旧风水文化冲破历史的桎捁凸显时代特色,只有这样,才能使风水文化在革故鼎新中勃发生机,充满活力,也才能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根深叶茂、茁壮成长,成为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,又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;既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,又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强势文化。在服务社会、服务大众的社会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。
2、重建中国风水,必须坚持与时俱进,理论创新。
  风水的学名为“堪舆学”。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关系。其主要“技术”来自经验的累积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悟。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理念;二是在阴阳对称,阴阳平衡中寻找最佳结合点,达到刚柔相济、阴阳调和的理念;三是天人感应的时空理念;四是五行生克的辩证理念;五是小到无形大到无边的“太极循环”理念。风水学的最佳境界就是“天、地、人”的和谐统一。几千年来,这些理念对中国的城市、村镇、民居的择地和营造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  然而,长期以来,学界对于中国风水一直争论不休:有人说它是科学,有人说它是文化信仰,还有人说它是迷信。质疑者说:风水术被称之为“文化”,除了习俗相传外,无法界定其地域色彩,因其缺乏传承的载体而摆不上被国际文化专家拷问、论证的台面。上述各种观点不无道理,但都带有片面性。
  值得欣喜的是,在对“风水”的探讨、辩论中,人们对“重建中国风水”有了更加明确、更加统一的认识。普遍认为,现今的“风水”与古代风水术在内涵上已有很大差别,研究中国风水必须综合利用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学、信息学、控制论、建筑学、地理学、生态学、天文学、水文学、美学、景观学、伦理学等等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,并要具有统揽全局构建能力、思想活力等综合素质,才能揭开风水的秘密,否则只能看到风水的外表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
  另一方面,我们还应看到,风水学在长时间的流传、演变过程中,被人为地掺杂了许多神秘甚至夸大的成分。如“天人合一”的说法,放到实际应用中去,就会出现许多带着神秘色彩又悬而未决的东西;中国风水的专业术语众多,表述晦涩难懂,是似而非,让人难以把握;同时因受旧习俗、旧观念和保守心理的影响,古代风水真正的精粹部分极少传世,导致谬论横行而误导世人。客观地说,这是风水被视为迷信的主要原因。
  不能与时俱进的理论是没有活力的理论,不能为社会大众接受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文化。对于传统的风水文化来说,如何与时俱进搞理论创新,怎样求同存异,形成学术共识;如何取其精华,剔除糟粕,重建科学、健康、实用的中国风水学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。
  李长春的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,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”重要文章指出:当前,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,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、选择性、多变性、差异性不断增强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,既尊重差异、包容多样,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。要紧密结合人们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实际,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、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、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,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、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、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理想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。在文化发展方向上,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。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,支持健康有益文化,努力改造落后文化,坚决抵制腐朽文化。
  《易》云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(《系辞下》第二章)。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风水注入了活力,科学发展观为中国风水文化指明了方向。在重建中国风水的进程中,用科学的技术和思维“求变”“求通”“求久”,以崭新的文化风貌,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,努力跻身世界文化主流地位,这是21世纪中国风水人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。对于风水界的有识之士来说,重建中国风水,时不我待。
  时代已在呼唤:期盼“四库全书”式的“中国现代风水学”早日横空出世!
3、重建中国风水,必须坚持以人为本,行“大学之道”。
  中国风水因人而生,因人而传,无疑也因人而衰,因人而兴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,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,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素质。同样,重建中国风水首先必须提高风水从业者的人格素养,坚持行“大学之道”。
  中国儒家经典的《大学》开宗明义写道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进道矣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上述立论强调“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”必须三者统一、缺一不可。要人们明白:做学问的道理在于发扬美德,革除陋习;在于亲近民众,回归生活;在于达到德才兼备、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。“大学之道”为人才成长描画出这样的轨迹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  《易经》也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养。《中孚》卦“中孚。豚鱼吉。”是说:要有忠信之德,自会吉利亨通。《节》卦有:“苦节,不可贞”、“安节,亨”、“甘节,吉,往有尚”的爻辞,训导人们要讲求气节、礼节和节俭。倘若以节为苦,那就无所作为;若能以节为安,那就会亨通吉利,劳有所得;若能以节为甘,说明修养境界已达到更高的层次,只有这样,才能够心想事成,无往而不胜。
《易经》强调“守正”、“当位”、“中位”的理念。所谓“亢龙有悔”、“否极泰来”、“欲益反损”、“剥极必复”、“阴极必阳”、“阳极必阴”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告诫人们要刚柔相济,防患于未然。不可自持壮力,盲目刚进,以防止转向反面的道理。
  《易传》宣扬“崇仁”、“尚诚”的处世准则,所谓“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;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”,是将仁义定为做人的根本、道德的核心。
  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乎道。”(《老子·八章》)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”(《老子·六十七章》)教导人们“对待众生要慈爱,对待万物要勤俭,在天下人的面前要谦虚,有所为而不居功自傲”,并让这种美德“上善若水”“天长地久”。
  传统的风水术中也早把“德”和“术”紧密相连,融为一体。把劝人向善视为风水师的职业道德。主    张:一德二地三风水,四积阴功五读书。古人为了施行教化,对“地理”作了神格化的阐释——人要看地,天要看人;地分三级,人分三层;人要选择好的地理,地也要选择适当的人:
上等的地理,上应星象,下呈地舆,自然天工形成,而没有假借丝毫的人力,如果不是圣贤豪杰、孝子忠臣,或广积阴德的人,无法获得这种佳地。
  中等的地理,是八卦生成,其中的景象变化,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,而构成一团佳气。如果不是老成忠厚、肯做善事、敦守八德、持有品行的人,也无法得到这种地理。
下等的地理,有山有水、左青龙、右白虎、水神山气、两案清秀,足可以庇荫先人的灵魂。如果不是善恶平均、不做亏心事的人,必无法得到这种地理。
  所以,上天永远不会把吉祥的地理赐给不善的人。如果我们能够虔心向善、勤修阴德,何必担心没有吉地可居住呢?奉劝芸芸众生,欲求吉地,须先培育好的心地才行!
岭南风水先师杨公曾写过这样一首诗:
  吉穴真龙行处有,
  须从道德早先筹,
  龙真穴吉能招福,
  无德之人莫强求!
 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所崇尚的职业道德和深邃的哲学思想,对于广大易学工作者来说不仅是丰富的精神营养,而且是必须自觉遵循的道德规范。古往今来,易学大家名人辈出,他们淡泊名利,宁静致远,从不“欺世盗名、漫天要价”。他们用高尚完美的人格道德、渊博超人的知识素养、利国利民的丰功伟业,在中华文明的征途上耸立起一座座丰碑,成为世代人民心中的楷模,作为风水后辈,我们怎能能愧对先人?!
  近几年,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,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,对于选境择居的诸多风水理念已深入民心。人们越来越注重寻求“身心合一、社会和谐”的生存环境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风水从业者更应弘扬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、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的治学精神,严格自律,有所作为,争当新时代“德艺双馨”的风水师,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。
  愿中国风水革故鼎新,健康传承,造福当代,惠及子孙!